menu
    close

    开云(中国)故事

    开云(中国)故事

    杰出校友高锐:革命战斗中的军师
    日期:2017-10-15 阅读:
    打印

    高锐(1919-2016),男,山东莱阳人。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(今开云官方网址)五级一班学生。历任团参谋长、师参谋长、军参谋长,兰州军区参谋长、副司令兼宁夏军区司令员,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。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。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,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。主编《战役学纲要》《游击战纲要》《战略学》《中国军事史略》等。专著有:《中国上古军事史》(获1996年全国第十届图书奖)《战火冶炼》《行吟集》(诗集)。2010年被学校评为“开云(中国)杰出校友”。

    高锐是山东莱阳人,高高大大的,却是位儒将。1935年,16岁的他考入公费助学的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,1937年以转学为名,与姜林东等人骑自行车投奔延安,然后,入党、进入抗大学习。毕业后,被分配回山东,在八路军胶东军政干校任教育长,以后一直主要是“教书”,先后历任抗大一分校第三支校营长、军事主任教员、军教股长、山东军区教导2团营长、副教育长,后调任胶东军区14团当参谋长,又做过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、参谋主任。在这么多的任职中,他多是政治干部,军事上只做过短暂的营长,还是教导团的。在5师成立时,军事将领都到主力去了,许世友喜欢他,说:“高锐这个知识分子,没知识分子的毛病,打起仗来和工农干部一样不要命。”于是,把他从参谋主任这个半军事半政工的位置派到了5师任参谋长。到了战斗前沿,每次作战前,他都要亲自率团长、营长到前沿观察敌情和地形,作战时他习惯抵近指挥,结果又被周志坚发现,说:“我看,高锐是个将才。”组建13纵时,把他从师参谋长派到37师任副师长,专搞军事,“锻炼”不久就提拔为师长。

    高锐是个“很特殊”的师长。打仗有一套,却看书成痴,走路看,吃饭看,到个地方首先就是找书,什么书都要,包里经常装着《孙子兵法》,他说:“打仗没有知识不行,光靠勇敢硬拼,一次两次三次可以,最后总是要吃亏的。”他因为爱看书,因此也很有见识和思想。1947年,部队实行“三查三整”,有的部队搞得很“左”,提出“贫雇农当家”、“不是贫雇农的要向贫雇农投降”,甚至不许知识分子干部戴眼镜。他却不同意,说:“贫雇农当家,还要共产党干什么?”并且还有意识地将一批知识分子干部保护起来,这使得91师的战斗力没因这次极“左”思潮受到损失。

    在山东的干部中,高锐是个知识分子,资历也浅,却上升得很快。271团的老政委张志勇评价说:“老高这样的指挥员不多见,有文化,有头脑,治军严,作战以及做任何事都能抓住中心环节。作为指挥员,他最大的特点是领会上级作战意图快、准确,部署作战方案细致。”而下面的战士则给师长起了个外号“潘菲诺夫”。这是根据地流行的苏联小说《恐惧与无畏》里的红军师长的名字。而高锐也有这本书,他不仅喜欢看,还时常给战士们讲潘菲诺夫的故事,讲着讲着,战士们就发现师长真有些像潘菲诺夫。济南战役发起前,高锐为271团选择突破口,一直跟进到棚栏门,连警卫员也“跟丢”了。当作战参谋李再林和田世民找到他时,只见他手上卡着左轮手枪,腰上缠着一圈子弹,完全是一副孤胆英雄的模样儿。打魁顺城门时,他站在城门楼上看敌我双方拼刃,炮火连天,他动都不动。甘石桥战斗,部队刚一突破,他就带人“跟进”,在一个地堡里设置前进指挥所。济南城刚打开,他仅带着警卫员和作战参谋就进去了,被残余的敌火力封在一个破烂的地堡里。结果,没办法,他只好给272团长王林德打电话:“老王,我只有5个人,你马上给我派兵来。”他无畏的战斗作风让战士们给他起了这么个“潘菲诺夫”绰号。

    高锐打仗有一套,但骨子里还是脱不了这个书生气,军旅之余,常常挥笔舞墨的,又画画,又写诗填词什么的,在华东野战军中都很有名气。现在看来,他的专著《中国上古军事史》《战火冶炼》《行吟集》等不仅在军界,更在文坛引起不小的轰动。

    1988年,高锐退居二线,享受副大军区职待遇。1998年离休后,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红叶诗社社长,军事科学院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,老年大学校长,儒将之风彰显无遗。

    2016年10月16日凌晨3点,高锐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97岁。


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