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‘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’。战争条件下办学,后勤财经工作尤为艰难,后勤财经人员多数情况下都是先安排好师生吃的再去找饭吃,先给大家安排好住处再去找住处,吃剩菜、住差房是他们的家常便饭,没有一个人利用便利为自己捞点好处。”
10月17日,在开云官方网址举办的专题思政清廉课堂上,该校校史馆讲解员宋森带领学校财经人员重温了这一段红色校史。讲的是学校在1938-1948年胶东公学办学期间,后勤财经人员在战火中服务学校师生的一个片段。课堂活动以图文展示、实物展示、专题讲解的方式进行,听众纷纷表示“讲得接地气,针对性强,听后深受启发” 。
起初,作为学校思政教育课堂的校史馆,在服务观众参观时方法曾比较单一,讲解员们只是一味地遵循一套固定的讲解词,直到一次偶然的提问打破了这一常规。
“曹漫之先生是著名的法学家,没想到还是你们学校的校友,能否给我们讲讲他在胶东的一些事迹?”一位国内某著名律师事务的负责人在参观校史馆时当场询问讲解员。
面对客人冷不丁的提问,毫无思想准备的讲解员无从应答,最后只能抱歉说只了解展板上的内容,其他内容并不了解。这一尴尬瞬间促使校史馆意识到,必须改进方法,积极探索新的讲解方式。
为了改变这种局面,校史馆组织工作人员对校史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整理,成立了“红色人物”“廉政课堂”“红烛精神”等3个专题研究课题,并结合主题教育在5个学院进行试讲,同时根据研究内容和学院需求确定不同的讲解词,校史教育也从日常简单的“背讲解词”,变成以问题为导向的“专题讲解课”。
专题式情景课堂依托的是情景,但要义在“专题”,基础在研究。“以前参观的场馆中,讲解员穿着统一服装,用着统一的讲解词,让人听得有些疲惫。本次课堂则选取了与后勤财经相关的思政廉政案例,甚至讲述了单位退休老员工的真实故事。这种‘身边的人、身边的事’让讲解更加亲切,更能触动人心,听众的反响自然比较好。”组织本次财经人员学习的曲文强如是说。
在今年暑假,校史馆接待了某单位的统战部门参观人员,特别强调要围绕统战工作展开讲解。校史馆人员迅速行动,挖掘学校在不同办学历程中的群众工作、民运工作、宗教工作等,最终形成“校史中的统战工作”讲解稿,赢得此行人员一致好评。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而校史则是思政课堂中距离学生最近、最鲜活的教材。如何将这一教材讲好,让师生受教育却是一门学问。
“以需求为导向,将课堂内容生动化、场景化、专业化,以校史讲解这一‘小切口’带动思政廉政建设这一大目标,是近年来博物馆围绕立德树人“全员育人”抓思政的显著特点。我们将深入挖掘并系统梳理专项校史资源,使之成为学校思政课堂的新基地,成为师生心之所往的精神家园。”该校博物馆馆长司书景介绍说。(转自:新华网 通讯员:宋森)